体育课也要形成“教在思维,为思维而教”模式
上海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沈洪:体育课也要形成“教在思维,为思维而教”模式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体育素养测评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又有哪些?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多方建议。上海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沈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沈校长从一名中学校长的角度谈及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学校层面来讲,要架构学校体育的课程图谱。要把体育课、体育活动课、阳光体育一小时以及校园普通运动项目和竞赛运动项目进行整体图谱的架构。在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把对体育的知识、技能、思维品质、道德融入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有质量的发展。
对于体育教学测评体系的未来应用,沈校长也提道,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体系,不是为了甄别、选拔、控制,而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通过体育为学习以及未来打下基础。所以对体育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关注和思考。其次,学校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设施,更要注重对学生体质与思维的培养,要把两者有机融合,形成“教在思维,为思维而教”的模式,体育课也不能例外。最后,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改革是一件大事,也是难事,更是“钥匙”。要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践探索学生、教师、学校评价系统的改革,全面突破传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体育课质量向更高品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