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发展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开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体育素养测评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又有哪些?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多方建议。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上,张端鸿主任表示,推动开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体育素养不断提升、全面发展。
针对如何将信息采集整合应用到教育教学环境当中,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提质增效,主要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评,要让普通学生测试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养成终身运动习惯。二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认知结构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三是要全面对接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测试,构建学生体育素养的数据采集体系。四是要针对体育素养评价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运动技能、体质等方面的问题,做好家庭指导和干预工作;及早识别、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体育苗子。
此外,张端鸿主任还表示,希望能够尽快研究出如何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体育中考中,探索体育素养评价结果,建立与高考的衔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