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网络
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王家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网络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体育素养测评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又有哪些?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多方建议。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王家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上,王家宏简单介绍了建立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重要意义。他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大数据,有利于形成以“提素养”为核心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深化中小学生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的成效。以数据为评价依据,更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为政策不断完善提供理论和应用实践的依据,是实现社会与伦理观念转变的关键之举。
谈到对构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教育体系方面的优势,王家宏提出,这是在思想观念上拓宽了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才培养内涵。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体育素养的数据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体育育人价值功能的认识。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实现对运动苗子的早识别、早培养,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学校学生的潜力,因地制宜推进上海市“一校多品”的落实,形成学校特色运动项目的个体化发展模式,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运动项目等级评审机制。
针对解决体育素养评价体系难点痛点,王家宏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评价体系;其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网络;最后,可尝试将评价体系纳入云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得到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