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体教融合应是构筑起爱国的体育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吕韶钧:真正的体教融合应是构筑起爱国的体育精神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体育素养测评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又有哪些?8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光明网、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成都、武汉等五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素养测评未来的应用场景”主题,以连线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多方建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吕韶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吕韶钧教授在发言中提道,教育是根本,不仅要留住我们的文化记忆,更要守住民族的根,护好民族的魂,这是当下的核心教育问题。延伸至现在的体育课,吕教授认为,我们自己本民族很多体育项目的价值还没有被很好地重视起来和利用起来,例如我们的舞蹈、武术等项目。
由此,他提出,体育素养的形成,更多地是一种长期习惯的养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素养更多是要在精神层面上塑造学生,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这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延伸至体教融合,吕教授认为,真正的体教融合应是构筑起爱国的体育精神,这是我们所追求的“铸魂”,要真正把我们的教育“铸”进去,要把文化的主体性树立起来,核心问题就是回归文化坐标,守好民族根,护好民族魂,这才是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根本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