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杨晓云——记录学生成长足迹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我真切地看到‘学生成长记录袋’非常有教育意义。在这里,老师和父母可以真正了解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并尊重他们,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15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为了学生还要坚持做下去!”3月2日,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杨晓云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
要做眼中有人的教育
开朗健谈、爽直且温和,这是杨晓云给许多人的深刻印象。她所说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她作为校长在新课改上的创新尝试,从2005年至今已15年多了。2004年高中新课改实施后,杨晓云就特别关注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经过一系列学习调研后,2005年她在全校提出并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渐走出了全国独有的课改之路。
该校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是老师引领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的专门册子,主要是学生收集、整理、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色的重要事实材料,包括学习成绩、个人荣誉、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从中也能感受到学生的内在素质和综合素养。
“之所以决定在学校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因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也就是公平的教育,而‘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改变以往老师在班里只能关注部分学生的现象。”
提起受益于成长记录袋的学生,杨晓云满脸笑容的向记者介绍,他们一个个是如何优秀、如何努力、如何闪闪发光,熟悉的仿佛在说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让一个个普通学生变得上进、优秀的案例在西大附中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良好实践和显著效果,杨晓云校长在全国的课改过程中,都处于排头兵的位置,她作为教育部基教司专家组成员,从2008年至今,在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重庆、西藏、甘肃等地做课改推进报告及在省内外做课改专题报告百余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15年的坚持与探索,“学生成长记录袋”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尝到了甜头——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老师也在不断地自我成长,就连学生家长也变得越来越智慧。
要做有情怀的教育
“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西安市2020年基础教育突出贡献校长……”集全国、省市教育50余项荣誉于一身的杨晓云在家长和师生的眼里,可谓是西安基础教育界有名的“名校长”。
然而杨晓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她真诚地说:“我真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一路走来也从不敢停歇。虽然作为校长每天有很多繁杂的工作要等着我去处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学习,并一直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她看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将教育工作真正做好,而她善于学习钻研的精神,也让学校的年轻老师颇受感染。
“在附中待了快40年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全部,就是我的家,在我眼里,我的每个学生都是宝,作为校长,我要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负责”。正是这一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杨晓云在课改的路上不断坚持,不断探索,对于教育她永远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而“温暖教育、情怀教育”更是她这一路走来所始终坚持的。
1983年毕业之后杨晓云就到西北大学附中工作,2001年开始担任该校校长。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杨晓云见证了西大附中发展的点点滴滴,也凭借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着奉献,在平凡中默默地耕耘播种,带领着她的领导班子一手将西大附中、西大附中浐灞中学打造成深受社会认可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如她所说:“你的眼睛盯着每一位学生,才能做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