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开学 坚决落实“双减”政策 我们在行动 | 新城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8月20日,我市打出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组合拳”。
临近开学,全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学校如何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全覆盖工作给予极大关注,为了回应群众关切,营造新学期开学工作良好舆论氛围,对我市教育系统落实此项工作的部署思路、准备情况及特色亮点等进行展示,我们邀请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校长谈谈在新学期如何积极落实“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切实为学生减负,办人民满意教育。
新城区教育局 局长 李萌
新城区教育局局长李萌表示:
●新城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落实“五育并举”,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在特色“线”上发力,做到减负增效,因校制宜、因校施策,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在课堂“面”上聚力,做到减负提质,全区做优做精“名校+”集团化办学,拓宽优质资源共享通道,打造“三个课堂”,实现课后服务提质升级;严格落实教育部门和学校主体责任,履行教育督导职能,实行“双减”半月通报机制;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办高质量教育、建高质量学校。 新城区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白彩玲 一、打好“五项管理”组合拳 按照“五项管理”要求,有效开展“五项五度”活动:精心设计,让作业更适度;注重科学睡眠,让计划有温度;做细手机管理,让生活有浓度;开展亲子阅读,让陪伴有厚度;“野蛮”体魄,让生命有热度。家校积极交流,共享好做法,切实做到做好“减负增效”。 二、夯实“三个课堂”主阵地 围绕“三个课堂”、“西安好课堂”,有效实施“三维课堂教学教研”,大力推进“诚意课堂”、“智慧课堂”、“生命课堂”提质增效。有效整合三级课程,将诸如“古诗文诵读”、“大明宫诗书”、“风华学子读城”、“水滴银行”等20余门校本课程和教室、校园和校外三维空间有效融汇。 三、做好“5+2模式”点线面 制定了整体规划设计,丰富“5+2”服务内容,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发挥好基地、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点线面”结合,做好精细化管理和保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西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张蓉 西安市实验小学第一分校以“努力把好事办好”为定位,自8月初就全面启动了政策学习、专题论证、课程设置、社团项目遴选等课后服务工作相关准备;依托课后服务问卷调查的数据,从92%的学生自愿参加这一需求出发,用心用情谋划设计这项重要的工作,让此项工程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家庭。 在师资和课程设置与落地方面,学校以本校老师为主体,整合了校内外资源,将教师团队分为专长教师,专业教师,学科辅导教师三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课程设置为“一主两翼”的模式,既有呈现学校特色的乒乓球、篮球、街舞等校外机构入校辅导的俱乐部社团课程,又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书法、非洲鼓、电脑绘画、思维器具训练、英语口语、跳绳等学科类的校内教师辅导的“小葵花超市自选课程”,还开设了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合作探究与教师答疑等学习课程。 新城区黄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杨龙 一是提高站位,践行学校的使命担当。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细学习,深领悟,统一认识,明确“双减”工作事关国家教育根本,优质的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 二是统筹规划,将日常课堂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有机结合。 整个课后服务目标定位为作业优先、兴趣为主、活动育人。在课程设计前对学生希望开课内容、形式进行充分的调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三是抓住关键,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暑期培训,对各科教师在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学情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引导教师树立“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课堂生命力”的思想。 四是家校共育,指导家长做“双减”政策的受益者和践行者。 学校通过公众号、线上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双减”政策的宣传,确保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的主旨,做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和践行者。
●新城区在作业“点”上着力,做到减负增效,由区教研室牵头指导,各校成立作业审核小组,分年级精准实施作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