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南门小学“物象万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行”活动圆满举行
西安教育传媒网讯 2024年5月30日,在陕西博物馆月收官之时,又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和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开展了“物象万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行”活动,实现“共创、共育、共传承”的合作目标。
活动伊始,南小少先队员们为各位与会嘉宾佩戴鲜艳的红领巾。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友好、共赢发展”的核心理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目标下,正式签署了“物象万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行”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凝聚双方力量,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实践。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致辞,他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并表示出版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陕教社发挥自身优势,在文博教育领域积极开发多元化内容与服务。通过与博物馆、学校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精准化传承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呼啸对本次签约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与期待。他强调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未来,协会将促进博物馆与学校、出版社等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博教育品牌,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体验。
碑林区南门小学校长李宁也对本次合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近年来,学校多角度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教育路径,开设了多个跨行业、跨学科的特色课程,用独有的方式凝聚文化力量。此次合作也将为学生提供广阔视野和实践机会,对民族精神、科学态度和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活动现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融合出版物《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传世技艺》举行了首发仪式。陕教社副总编辑秦桦与南门小学党支部书记裴素芳共同为新书揭幕。随后,秦桦副总编辑详细介绍了陕教社在文博教育领域的出版规划,并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校社馆合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书的主要作者梁煜东老师也亲临现场,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深切体悟。并与南门小学的学生们一起交流互动。学生们热情参与、兴趣高涨,近距离领略了梁煜东老师的个人魅力与学术风采,激发了他们对书中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南小学子们还精心准备了一场校园剧——《珍贵的教科书》,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逼真的表演,深刻展现了教科书的珍贵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教科书珍贵价值的认知,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展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带来了百余册精美的图书,作为送给学生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礼物,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在首发仪式圆满落幕之后,基于《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传世技艺》一书的丰富内容,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携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共同推出了5G直播课程《四大发明》。
南门小学的科学老师杨少虎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员张馨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且富含科学原理与历史文化内涵的课程。他们深入剖析了“四大发明”的科学精髓,并以丰富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们全面理解这些伟大发明的深刻意义。同时,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们动手操作,让科学的严谨和文化的温暖在校园里相互交融。
今后,三方将以此为起点,完成系列课程的全面开发,进一步充实课后服务时段的内容,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行活动,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先进的科技力量融入科学课堂之中。这不仅仅是碑林教育在创新实践的一次尝试,更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也将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画卷。

责任编辑: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