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禁采家长敏感信息背后的教育深意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的要求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成为家长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学校采集家长信息实际上已是运行多年的常规化操作,属于“例行动作”,通常大家都会一致认为其本意就是为了实现“家校共育”,登记学生家长姓名、家长手机号、家庭地址等信息,出发点就是便于学校教师联系家长。但近年来,有媒体报道显示,有幼儿园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流水和社保,有小学要求家长提供住房面积和价格等信息,有的孩子被要求画出自家汽车的车标或是拍照发到群里……正是一些学校收集或者被认为“变相”收集家长职务、职业、收入、学历等与教育无关的敏感信息时有发生,才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想象和猜测。教育部此时明确要求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并非无中生有和小题大做,而是对广大学生家长真实诉求以及过往政府平台上网民合理反映和建议的真切回应。从这里,我们其实不难读懂其中蕴含的诸多教育深意。
呼唤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学校过度收集家长信息,显示出学校的治理水平亟待提升。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是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主体参与的管理形态,强调多元参与、法治精神,以自治、共治求善治。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全面提升,现代学校章程建设逐步健全,智慧教育有序开展,育人模式转型不断深化,当前学校应该不断从管理走向治理、全面完善和提升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助推精准实现“家校共育”效果。在探索“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采集家长个人必要的相关信息,是教师和家长之间增进彼此了解、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方式,更是为了学校“家校共育”的可持续推进。除了让家长能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监督工作外,还能有效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来打造“家长课堂”和“家长学校”。比如,让有关职业的家长走进学校为孩子带来一场“职业教育”课,或者让具有特长的家长入校给孩子们作科普讲座。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利用好家长资源,正确把握与家长沟通的边界,需要把握良好的分寸和尺度。
促进不断完善教育公平长效机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群众关注。学校采集信息不能没有边界,如果要求家长无条件提供工作单位、职务和收入信息等,就极有可能涉嫌按家长的情况招生、按家长的情况教学,引起家长对教育“嫌贫爱富”的质疑,加剧一些家长的教育不公焦虑。“歧视的土壤永远长不出健康的花朵”,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谢雯清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