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动态 - 4岁孩子一个动作导致高位截瘫!这些兴趣班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

4岁孩子一个动作导致高位截瘫!这些兴趣班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

日期:2021-08-29 16:57:14      浏览:3770  浏览量      来源:西安eTV     

近期,“双减”政策出台,“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我市也将“双减”政策落地。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减少作量,增强孩子兴趣爱好培养,丰富孩子课余生活······

课业负担减轻了,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运动成为了家长需求量很大的一类课外兴趣班。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跆拳道、游泳、柔道、篮球、足球、舞蹈、形体等等兴趣班。其实,这些兴趣班并不是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近年来,许多学龄前儿童家长让孩子加入到兴趣培养的队伍中,尤其是在运动竞技类兴趣班里,在家长没有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立科学的认知情况下盲目参加,导致一些孩子受伤甚至瘫痪的新闻屡见不鲜······

这几种兴趣班,一定要谨慎报

舞蹈

9岁女孩小欣(化名)的妈妈顾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4年前的一次跳舞,把活泼可爱的女儿带入了瘫痪的深渊。

与之而来的,还有因长期坐轮椅而越来越弯曲的脊柱在阻碍生活,威胁着肺功能。

小欣5岁多的时候去学习民族舞。结果有一次练习中,下腰的时候摔地上了。”顾女士告诉记者,小欣在摔了之后感觉浑身都很麻很痛,没多久就感到腿抬不起来了失去知觉,“也就半个小时,孩子就不能自己走路了。”与之而来的,还有小欣的双下肢慢慢失去了知觉。送医后,小欣被诊断为脊髓损伤

几年来,为了照顾重病的女儿,顾女士不得不辞去工作每天24小时陪伴在小欣的身边。

据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科室助理刘臻介绍,由于长期瘫痪坐轮椅,小欣出现了明显的脊柱弯曲以及骨盆两侧倾斜,这在瘫痪小患者中几乎100%会出现。

舞蹈,本是一种练就身姿,塑造“美”的运动,然而像小欣这样由于“下腰”等动作造成一生遗憾的孩子却并不在少数。小欣妈妈说,在小欣瘫痪后,自己经病友介绍加入了一个400多人的脊髓损伤小病患的家长群聊,在这个家长群中,竟有超半数瘫痪的孩子都是因为在练舞中发生了意外。

有数据显示,10年来,因舞蹈下腰动作导致的儿童脊髓损伤的比例,已经从9.1%上升到了34%。

跳舞导致脊髓损伤,已成为儿童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郑重医生说,他接诊的孩子,绝大部分到医院时已经迟了,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

只有非常轻度的损伤,在规范的治疗后,能重新站起来。

不敢想象,这些受伤的小小人儿,如果一辈子无法再站立,要如何才能熬过去。

给孩子报兴趣班,本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好事。

但,如何给孩子选兴趣班,什么年龄报什么兴趣班,一定是有讲究的。

除了要遵循兴趣,孩子的身心发育状况,必须要慎重考量。

柔道等竞技类兴趣班

今年4月,台湾省台中市一名7岁的男孩在柔道训练时被摔成脑死亡。

在训练过程中,这名男孩被对练的同学和教练摔了27次之多。期间,男孩在喊“我的脚”“我的头”,也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最后昏迷在地,陪同的家长才意识到不对劲,马上送孩子去了医院。但,已经晚了。当天手术后,医生宣布男孩已经脑死亡。

诸如跆拳道、武术类有身体接触的竞技类项目,其实都是针对成年人设置的。对孩子来说,很容易会因为强度过大而受伤。

所以一般建议,孩子10岁以后,骨骼发育较为完善,体力也有所增加,懂得防范和保护自己,方可根据其兴趣爱好,挑选一项来进行系统学习。

蹦床

近两年,蹦床作为一种新兴的游玩项目,越来越受到小朋友们喜欢。对于活泼的孩子们来说,“空中飞人”的乐趣,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所以,我们在很多商场和游乐场都能看到玩蹦床的机构和设施。但,随之而来的伤害事件也不少。 

2019年,云南一名4岁的女孩在玩蹦床时,不慎摔落,因胳膊着地造成肘关节严重骨折。医生说,恐怕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2020年7月,11岁的萱萱在家附近的游乐园玩蹦床,不知道是被其他小朋友撞到,还是自己没站稳,萱萱只记得自己高高弹起后屁股着地摔倒在蹦床上,“很痛。”

经CT检查显示,萱萱第一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且存在明显的后凸畸形。好在手术很顺利,但萱萱需要躺着静养好一段时间,如果要下地行走,需要佩戴好保护支具。

美国儿科学会统计,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在蹦床上受伤,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跳蹦床时最容易受伤。这些伤害包括:

骨折、脑震荡、头面部外伤、扭伤、皮肤瘀青、刮伤和割伤,以及头颈部受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或死亡)。

因此,建议家长,孩子6岁以前,尽量少玩蹦床!

轮滑

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公园中,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孩子踩着轮滑鞋风一般地穿梭而过,灵动又帅气。

孩子喜欢,投入又低,轮滑训练班随之火爆起来。

但,它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忽视。

据一项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儿童在轮滑训练时,常见轮滑运动损伤以较轻擦伤、磨伤为主,占比86.29%,肌肉、肌腱、韧带的拉伸、扭伤占11.28%,较为严重的骨损伤和关节损伤率占比2.43%。

2017年,6岁的小万在上轮滑培训课时,不慎摔倒,送至医院确诊为左小腿胫骨螺旋骨折,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父母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辞职全心陪伴。

去年9月3日的晚上,6岁的多多照例去轮滑俱乐部练习,不小心摔倒。俱乐部人多,一个孩子倒下,旁边的人刹不住,一脚就踩在了多多的左腿上。回家后多多一直喊疼,到医院拍片一看,左脚小腿骨折了。

所以,在此郑重提醒家长,不管孩子是上课,还是自己练习,要注意以下三点:

1、3岁以前不建议学轮滑。3、4岁以后,必须要在专业指导下学习。

2、准备全套的保护装备,质优为先。保证孩子穿上装备是合适的、舒适的、安全的。

3、课后练习,或者自己单独训练时,选择的场地以空旷、平坦、人少为主。

这样,才能减少孩子在运动中受伤的几率,让他们安心享受轮滑的乐趣。

年龄不同,适合的运动项目不同

众所周知,运动除了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强壮、健康之外,还能深层次地塑造孩子的大脑。

长期保持运动习惯的孩子,记忆力会有明显的提升,反应速度也会更快。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提到,儿童每天运动的累积时间应大于等于60分钟,每周至少保持3天在运动。

而运动的类型,最好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具体如下:

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去尝试竞技性更强的运动。

说到底,依据孩子的喜好,去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带孩子做一些运动,初衷都是好的。但对于其中的风险,我们也必须要提高警惕。

父母在支持孩子兴趣的同时,请一定要关注机构的资质,随时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课程设置和进度,与此同时,要留意和关注孩子的感受,包括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多问一问孩子到底开不开心;告诉孩子,有任何不舒适或困难可以跟爸爸妈妈讲,“我们随时都在”。

如此,才有可能让孩子保持对兴趣爱好的热情,同时,减少可能遭遇的伤害。

毕竟,挑个兴趣班容易,但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呵护他,陪伴他,和他一起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


教育动态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