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教师”的“增负”与“增富”
“双减”意见对学校课后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而提供课后服务的主体就是教师。那么,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吗?从工作时间上看,虽说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但仍可能让工作总时长有所增加;从工作内容上看,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不仅要辅导答疑,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这要求教师完成更丰富的教育、教学和指导工作,成为“全能教师”。单从这两方面看,教师的负担确实会加重;但从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视角看,如果处理得宜,表面上的“增负”则可以转变为实质上的“增富”。
“增富”,首先表现在促进课上与课后统筹。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实现的。参与课后服务后,教师将有机会深入学生的课后学习和活动,近距离、全方位、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困难、个性特点,并从课上课后统筹的视角,去设计、优化课上教学和课后指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其次,表现在推动个体与集体协作。课后服务不仅仅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增项”,更是对学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一次重构。因为课后服务的开展,教师们的任务更多样、角色更多元、互动更频繁,这需要各级主体进行更加广泛、深入、高效的协作。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通过协作不仅能够学习他人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还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学习资源。
最后,表现在加速观念与行为转变。课后服务,表面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新定位和调整,深层次看,则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理念系统完善和深化的具体体现。课后服务,不仅需要行动的参与,更需要观念的升级和行为的重塑。作为教师,需要在观念上将国家方针、政策、理念转化为个人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行为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质量,切实实现从“抓冷冰冰的分”到“育活生生的人”的转变。
总之,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对教师是一项新任务、新挑战,但同时也是个人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如何实现从“增负”向“增富”的转换,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