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期末成绩须正态分布? 切莫把手段当目的
1月13日,中南大学软件学院教师吴嘉向学院提交了《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成绩,学院认为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要求吴老师对成绩进行复核确认。吴嘉在朋友圈吐槽:“教务办要求将50名学生的成绩从90分改成80分,以符合成绩‘正态分布’,可他们确实都很优秀,这要怎么改。”
所谓成绩呈“正态分布”,就是要求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如90分以上的人不超过20%、80分以下的人不少于30%。
这个引发热议的事件,让大学生成绩应“正态分布”的规定进入了舆论场。事实上,这样的规定,在不少学校中都存在,它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在多数情况下也是被默许的。比如,它有助于避免任课老师出“送分题”给学生成绩“放水”,或者是为了刻意出难题给学生打低分。因此,“正态分布”的要求在一些学校存在,的确有其现实合理性。
但是,任何规则的执行,都应该是一种手段,而不该成为目的。比如,在试卷难度设置合理、评分公正的情况下,就应尊重学生的实际成绩。如果拿着“正态分布”的尺子来对学生成绩进行“约束”,这不仅有僵化执行规定的嫌疑,也容易带来负面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既然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事先确定了,这对于一部分考取好成绩的学生是否意味着不公平?这会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进一步言之,大学本就应该是最讲专业、科学的地方,如此“削足适履”的规定,很难说不会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
因此,“正态分布”的大要求可以有,但在实际执行中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学院可以要求对一些学生成绩分布明显异常的学科考试进行专业审核,包括教师命题的难度是否适中,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并以此建议教师注意优化命题、评卷等工作。但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不合理、不科学之处,就理应尊重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公正评判。
说到底,引入科学系统评价学生考试成绩是对的,但不能简单应用,只考虑数据上的合理性,而忽视实际情况。这次事件引发的关注和讨论,提醒一些高校,切勿把“正态分布”的要求“玩坏”了。要知道,该原则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学生成绩评价的公正性,而一旦“手段”变成了“目的”,就与其初心相违背了。
此外,“正态分布”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学校为了追求管理效率而提出的一个大原则。但是,为学生成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恰恰需要多一点耐心,而不是粗暴的“效率优先”,它最忌讳“一刀切”的教条化。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