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没有捷径可走
成绩平平,相信通过“特殊渠道”能上重点大学——过去5年多来,李某一直在为此付出代价。2015年高考,广西南宁文科生李某考了470多分,报考了一所二本财经类院校。后来,李某接到一名男子电话,称掌握“内部关系”,可以让他就读武汉一所著名高校,与统招生一样上课,毕业后拿该校毕业证。(《中国青年报》1月24日)
明明有机会就读二本院校,却由于被“特殊渠道上名校”蛊惑和忽悠,放弃了通过高考招录制度进入正规大学的机会,掉入骗子们精心编织好的陷阱之中。和李某一起陷入骗局的,还有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这场骗局的主导者、“85后”男子袁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为投机取巧接受了规训与惩罚。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考上大学并非难事。“特殊渠道上名校”能够蒙蔽不少人,关键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名校情结”和“关系思维”。一方面,名校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的社会认同、更好的工作和更多的出路,在一个人人渴望争上游的时代里,名校自然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另一方面,少数人习惯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对规则缺乏尊重和敬畏之心,迷恋走关系、托门子、给好处,总认为只要找对关系、托好门子、给足好处,别人办不成的事情自己可以办成。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作家巴金先生在《再说小骗子》一文中的名言,“有人看不见前门,有人找不到前门,他们只好另想办法找门路开后门,终于撞到骗子怀里,出了丑。”明明自己的分数上不了名校,却被“特殊渠道上名校”遮蔽住了双眼,最后不仅承受了物质损失,还承受了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更让人痛心的是,当身边的熟人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或者继续读研深造,这些受骗者依然只有高中学历,虚度了几年的时光一事无成,让“希望之灯”变得黯淡无光。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逐渐由人情向规则转变。可是,依然有些人迷恋人情、人脉、关系,总是相信有些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特殊渠道上名校”得逞,虽让少数人从中占便宜,却损伤了公共利益,破坏了教育公平。
“特殊渠道上名校”的受骗者要的并非教育公平,而是“钻空子”;上当受骗固然有骗子工于心计、善于伪装的因素,受骗者精神缺钙、价值信仰存在裂缝才会让骗子有机可乘。坠入“特殊渠道上名校”的骗局之后,不少受骗者的命运都被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但没有享受到名校带来的任何收益,反而承受着“假名校”带来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既不新鲜也不高明的“特殊渠道上名校”,为何总是有人愿意上钩?只要“名校情结”和“关系思维”没有得到彻底的涤荡,就会有人幻想着“走捷径”——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上的学校越好,将来找的工作越好”,教育分层具有社会流动的功能;一些人渴望绕过高考招录制度,依托所谓的“关系人士”来实现“教育逆袭”,这本来就是一种不正当的利益诉求。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特殊渠道上名校”,生动地说明:没有捷径可走,恰恰就是高考的最大魅力。当按照规则办事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当规则文明渗透于社会运行的各个细节,整个社会才会更有希望、更有活力、更有未来。
作者:杨朝清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