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新 - 先行先试 一路“奔跑” 只为更好的高新教育

先行先试 一路“奔跑” 只为更好的高新教育

日期:2021-11-07 00:35:50      浏览:9530  浏览量      来源:西安发布     

强基建,建“好学校”;铸师魂,用“好老师”;深改革,办“好教育”!近年来,在高新区,有这样一群人、一群学校,一起奔跑,只为更好的高新教育!

把一个个“好学校”建到群众家门口

仅用20多天,50所新建学校“高颜值”开学,新增学位7万多个;投入8600余万元,26所新优质学校华丽蜕变……去年以来,高新区高标准落实全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下一心,攻坚克难,2020年新建学校50所、改造提升学校87所,新增学位7万多个;2021年,又新建幼儿园6所、特教学校1所,把一个个“好学校”建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强基建,建“好学校”的同时,高新区以“更高、更新、更优”为目标,两年来共投入8600余万元,“一校一策”对26所“新优质学校”学校进行了软硬件提升,在办学条件、教育活力、内涵质量等方面实现了华丽蜕变。

“无论是校貌还是教学,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高新教育做到了!”提起学校这一年来的蜕变,高新区第三十三小学一家长不住地点赞。

构建区域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

新建学校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是关键。两年来,高新区打破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管理壁垒,从“名校”选拔任用校(园)长64名,输出学科骨干200余名,交流轮岗校长、教师680余名,为新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按编足额配备师资,采用进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才引进等多渠道补充优秀人才。两年来共招聘教职工2350人,其中,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优秀校园长15名,招聘硕士研究生673人,引进“三级三类”骨干教师133人。

高新区持续深化“三名+”工程,建成市级“名校长+”领航工作室5个、市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218个,辐射带动教师1000余名,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依托国培、省培和市级培训,统筹区、“名校+”、学校三级培训,线下线上共组织校长、教师培训50余次,培训校级领导干部4000人次、教师16万人次,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2000余人。

2020年,小吴老师放弃人大附中,来到了高新三初。一年来,她和她的伙伴们,无数个日日夜夜埋头苦干,与三初共成长,也越来越深刻理解了高新教育精神,她说“从当初的犹豫彷徨到如今的坚持笃定,我坚信,高新教育会让每一位年轻的教师变得坚韧又勇敢。“

先行先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名校+”全区覆盖,新校一年成“名校”,全区122所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100%……

近年来,高新区先行先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先后制定各类教育改革文件49个,创新制度13项,为高新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2019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名校+”全区覆盖,通过39个“名校+”,把“名校”资源送到了秦岭脚下、沣水两岸。2020年,将50所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管理,一年实现了新校成“名校”目标。同时,成立中小幼思政教育专家智库3个,共建劳动、科技、心理、安全等教育基地55个。新建学校普遍开设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中考体育训练社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双减”实施以来,高新区坚持设计用心、部署精心、服务贴心、实施细心原则,统筹做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目前,全区122所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96.11%,家长满意率98.4%,《高新区以目标责任制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被教育部确定为10个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通过两年的努力,高新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荣获国家、省市级各项荣誉31项。

群众所盼,教育所向。“一群人、一群学校,一起奔跑,只为更好的高新教育”是高新教育人的奋进目标,“让孩子们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这是他们的坚信与执着。


高新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