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区碑林区开展思政“无围墙”素养大课堂课程研讨活动
西安教育传媒网讯 10月18日,碑林区东厅门小学开展了以“思政无围墙 素养大课堂”为主题的2023年“区培计划”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来自广西南宁的75位思政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据介绍,这次思政无围墙课程活动通过碑林文化馆、陕菜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沉浸式体验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感受、继承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树立学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非遗润童心 文化共传承
东厅门小学与碑林区文化馆联合进行的是“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在行前课中东厅门小学王琳老师以小虎娃的形象导入,引入虎头帽这一非遗文化,激起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接着谈话并播放碑林区文化馆的宣传片,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指导孩子们制定出行公约,确保安全出行;最后小结并提出探究小任务:请你在参观时寻找出你眼中最美的非遗艺术。
行中课中东厅门小学刘昱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碑林区文化馆讲解员刘晓彤的娓娓讲解中,完成了第二个探究小任务:寻找自己眼中最美的非遗艺术,并分小组动手体验了秦腔脸谱、碑林花饽饽、戏曲面塑三种非遗艺术项目的制作,孩子们不断尝试、探索最终呈现出一个个完整美观的作品。
行后课东厅门小学尹思源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对本次活动行前、行中、行后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并深情寄寓,希望学生们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传承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自觉成为非遗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人。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爱国主题”综合实践是联合西安事变纪念馆进行的。在行前课中东厅门小学张宏老师以回顾教材内容为导入,引出英雄模范人物: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初步感知他们的爱国壮举,激起孩子们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的愿望;接着在小组讨论中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在小组合作中指导学生梳理出探究任务;最后温馨提醒大家要遵守实践活动的出行公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行中课中东厅门小学王晓青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西安事变纪念馆贾老师的讲解中,了解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了解张扬将军的英雄事迹。孩子们通过诗朗诵、敬献花篮、敬队礼,唱队歌的形式缅怀革命英雄,感悟历史。
行后课东厅门小学张洁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写卡片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团结一心、奋勇抗争的精神,并缅怀爱国将领,立志传承,树立建设国家的志向,做一个新时代的爱国好少年。
月圆映长空,美好与君共
活动最后,是与陕菜博物馆联合进行的“思政劳动融合”综合实践。行前课中东厅门小学何礼老师首先提取各个传统节日的典型食品,以猜谜语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两段精炼的小视频内容。了解饺子的来历礼和饺子文化,最后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现场编写出行公约和活动公约,并模拟出行,把安全放在首位。
行中课中东厅门小学李晓琳老师带领孩子们随着西安饭庄的讲解人员参观了陕菜博物馆,对陕西的美食文化赞叹不已。接着学生们分组体验了繁花饺子的制作,学生们一边制作发现问题,一边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做出了美味艺术的繁花饺子。
行后课东厅门小学雷迪老师组织学生吃饺子,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引导孩子们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对本次活动行前、行中、行后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借助学生送祝福环节表达对家人的爱,引导同学们感受到饺子蕴含的团圆文化。通过亲身参与新颖的繁花水饺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节饺子文化的热爱,从而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
据介绍,碑林区东厅门小学一直致力于“做无围墙的教育,办无围墙的教育”,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以开放、融合、共享的教育方式把校内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目标,打造立体、多元、真实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课堂。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活动方式,进一步检验实践效果,完善实践路径,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形成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樊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