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如何减量提质?来看长安区这两所学校的“答卷”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如何让高质量的作业助力学习提质增效?来看看长安区这两所学校如何做好作业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深化分层协调 细化评价方式
确保每个学生作业完成扎实有效
创新作业类型设计,有序实行作业分层,控制每天作业总量及完成时间,优化作业批阅与反馈,完善作业督查协调机制……在长安区第二初级中学,已经建立了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班主任、科代表协调配合、高效运转的作业管理闭环体系,确保作业减量提质。
该校以学科组为单元、以年级为基础,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题培训。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科、学生特点,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群策群力,提前确定一周的作业范围、内容、预设完成时间及作业内容的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作业。
各学科作业布置遵循分层递进、先减后增、动态调整的原则,精选作业内容,并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C为基础型必做作业、B为能力型选做作业、A为创新型选做作业。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从三个层次作业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并在老师指导下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老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及作业的难易程度。
同时,细化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阅,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根据作业批阅情况,建立学生跟踪档案,深入分析原因,适时调整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完成得扎实有效。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分数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绿色评价”。科任教师以“天”为单位进行学科优秀作业展示,班主任以“周”为单位进行班级优秀作业展示,教务处以“月”为单位开展优秀作业展示评比活动。
在作业管理上,该校不断强化制度落实,实行备案制、公示制和检查制。各年级各学科通过作业布置汇总表对作业进行备案,通过班级黑板和学校公示栏对各年级和各班作业进行公示。教务处定期检查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情况,加强跟踪反馈,指导各教研组、备课组对后续作业布置进一步优化改进,不断提升作业效能。
巧设、全评、深探
让作业创新增效
以精代多、以丰富代单一、作业设计生活化……在西北大学附属小学橡树湾分校,作业管理实现“作业难度、数量限度、时间限度”多角度统筹管理,为学生减负,为学习增效。
学校建立了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科任教师五级作业管理机制。教导处建立作业台账,教师通过在线文档每日填写各学科作业内容,教导处线上“监督”。同时,教研组长统筹安排作业内容,并每天查阅各学科作业布置情况,随时了解作业管理落实情况。
该校通过科学探索,分主题设计作业,突出作业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一是围绕实践、活动、节日、节气设计主题性作业,如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读写活动, “公园课程”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沉浸式学习的快乐。二是融合学科、年级,对作业进行综合性设计,如儿童诗配画、26个字母大变身、压岁钱我做主等学科融合主题活动,从不同角度探索世界,增长知识。三是从时间、难易、特色等层面设计弹性作业。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作业分为必做的“主餐”,选做的“甜点”,自由阅读的“心灵鸡汤”,保证作业的统一性、层次性、拓展性。如对《三字经》《笠翁对韵》《走进三国》等书本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四是动口、动手、动脑设计实践性作业,呈现作业的灵活性。如玩转飞叠杯、趣味魔方、24点游戏、神奇火柴棒等,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专注力和反应力得到发展。五是旅行体验、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相融合的研学作业,在学、思、游中体验合作和探究的快乐。如参观兵马俑、科技场馆,走进革命圣地等研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时空对话,拓宽视野,坚定理想信念。
在精心设计作业的同时,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教师做到作业“五批改”(即面批有针对性、互批有观赏性、全批有把控性、自批有反思性、复批有高效性),并结合学校“十商评价”体系(即智商、情商、胆商、灵商、健商、财商、逆商、志商、德商、心商),对学生作业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广范围的评价。每周三的无作业日,学校结合“作业不离校,书包不回家”的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动手玩、动嘴说、用耳听”等方式巩固当天的知识,为不同学段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内容。
通过作业管理制度的探索,这两所学校努力做到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知识高效巩固、身心适度放松,升华了作业育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