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行丨“气象局里观风云,变身小小减灾官”——陕西省气象局受邀开展世界气象日科普开放日活动
2023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 为了更好的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升广大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更多的了解气象工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气象局局史馆在世界气象日当天面向公众开放。
为了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怀着对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学习气象科普知识的热情,陕西省西安小学和西安雁塔金泰假日花城小学联合陕西省气象局开展“气象局里观风云,变身小小减灾官”特色科普主题实践活动。3月23日,陕西省气象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嘉宾,西安小学和西安雁塔金泰假日花城小学一行70余名师生,来到省局参观。活动由陕西省气象局资深气象主播,全国百优“金牌主播”,“全国优秀科普使者”张静老师担任接待解说。
伊始,在陕西省气象局局史馆,张静老师用常见的天气现象,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气象,引出世界气象日的来历和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一群稚气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向张静老师提问,而我们的张静老师也是淡定自若的应答每一位小气象迷的发问,一场奇妙的“气象历史、文化、科普之旅”就此拉开。
参观中,一件件气象仪器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他们从未接触过专业仪器,十分兴奋和好奇,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张静老师结合气象业务耐心的一一进行解答,普及智慧气象、天气与气候特征、防灾减灾等气象知识,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用通俗易懂地语言给同学们讲解气象科学知识,并现场向同学们演示了遇到雷暴等极端天气如何自救的动作要领。尤其看到展柜里展出的陇县出土的人工增雨作业炮弹,华山气象人用过的那根扁担、那条麻袋,充满青春阳光、朝气蓬勃的脸,无不映射出同学们对气象知识好奇与渴望的眼神。当介绍《陕西气象人之歌》时,张静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唱起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感受气象人无比自豪,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随后张静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陕西省气象台,通过大屏幕,向同学们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需要通过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等手段,再对人工和雷达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数据分析,然后由多名专家人工分析汇总,进行几轮会商之后确定预报信息,才能进行最终发布。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卫星云图、 温度分布图等大气变化的预测手段,告诉同学们,“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雷达观测、探空观测、卫星观测是目前气象部门最主要的观测方式。”孩子们仔细聆听着。
活动结束后,张静老师还为同学们颁发了“小小减灾官”的荣誉证书。
张静老师表示,“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气象知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一颗探索气象科学的种子。”
参观结束,陕西省西安小学的李娜副校长表示:“通过聆听张静老师耐心详细生动的解说,感受到了陕西气象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要学习无数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为了陕西气象事业蓬勃发展,爱岗敬业,勇于进取,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气象科技。这是更加“认识”气象,来局参观的重要意义之一。局史馆的参观,为我们上了一堂“零距离”的气象科普教育课。以前只知道关注下天气预报,原来气象工作在各个领域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别说面对孩子们来普及气象科普知识,今天听了讲解,受益匪浅!”
学生李乐行表示:“我了解了人工增雨的原理,知道了应对雷雨天气的办法。回去后,我要好好学习一下气象知识,争做有文化有知识的新时代好少年。”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认证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其中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是其中1个,中国气象局推荐全国十家单位,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在全国范围内入选,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任定资格。该荣誉也是对陕西省气象局多年来从事气象科普工作的肯定和回报!
未来,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将会继续注重品牌打造和科学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科普宣传推广和科普作品产品创作创新,积极开发公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内容。不断加快科普信息化进程,从“线下”走到“线上”。借助融媒体,在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气象信息,让受众更便捷的了解天气,加强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以气象科普教育活动为主题,深化做好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工作,发挥科普教育职能,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增进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关注理解,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达到很好的科普教育作用。(文/张静 供稿)

责任编辑:李俊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