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气象局里观风云,变身小小减灾官”
2024年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为了更好的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升广大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更多的了解气象工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气象教育科普馆在世界气象日当天面向公众开放。
为拓展小志愿者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校外实践活动,陕西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陕西省气象局开展“气象局里观风云,变身小小减灾官”特色科普主题实践活动。3月23日,小志愿者一行50余名,怀着对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走进陕西省气象局。活动由全国百优“金牌主播”,“全国优秀科普使者”,2023 年“典赞·科普三秦”年度有影响力的“十大科普人物”,陕西省气象局资深气象主播张静老师担任接待解说。
伊始,在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张静老师用常见的天气现象,告诉小志愿者什么是气象,引出世界气象日的来历和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一群稚气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小志愿者争先恐后的向张静老师提问,一场奇妙的“气象历史、文化、科普之旅”就此拉开。
参观中,一件件气象仪器吸引了小志愿者的目光,他们从未接触过专业仪器,十分兴奋和好奇。普及智慧气象、天气与气候特征、防灾减灾等气象知识,如何应对气象灾害,张静老师结合气象业务,用通俗易懂地语言给小志愿者讲解气象科学知识,并现场向同学们演示了遇到雷暴等极端天气如何自救的动作要领。当介绍《陕西气象人之歌》时,张静主播唱起这首饱含热血的歌曲,让小志愿者感受气象人无比自豪,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活动结束后,张静老师带领小志愿者亲手制作风向标,小志愿者在趣味、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并为小志愿者颁发了“小小减灾官”的荣誉证书和气象日精美纪念品。
张静老师表示,“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将进一步激发小志愿者学习气象知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一颗探索气象科学的种子。”
参观完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张静老师带领小志愿者走进陕西省气象台,通过大屏幕,向小志愿者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向小志愿者展示了卫星云图、 温度分布图等大气变化的预测手段,告诉小志愿者,“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雷达观测、探空观测、卫星观测是目前气象部门最主要的观测方式。天气预报需要通过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等手段,再对人工和雷达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数据分析,然后由多名专家人工分析汇总,进行几轮会商之后确定预报信息,才能进行最终发布。”小志愿者仔细聆听着,直观感受气象现代化的成果,进一步揭开了气象“神秘面纱”。
参观结束,陕西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李俊谊表示:气象科普教育馆的参观,为我们上了一堂“零距离”的气象科普教育课。以前只知道关注下天气预报,原来气象工作在各个领域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这次深入“认识”气象,对小志愿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身边的行业,天气的守护者,在以后的志愿服务中提升自我,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成长。
据悉,陕西省气象科普教育馆多年来一直注重品牌打造和科学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科普宣传推广和科普作品产品创作创新,积极开发公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内容。不断加快科普信息化进程,继续从“线下”走到“线上”。借助融媒体,在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气象信息,让受众更便捷的了解天气,加强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以气象科普教育活动为主题,深化做好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工作,发挥科普教育职能,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增进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关注理解,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达到很好的科普教育作用。(文:张静)

责任编辑:李俊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