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期是孩子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生活中,我们观察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发现,同样是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口齿伶俐,有的孩子却到了中班、大班之后说话也只有自己家里人听得懂。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会说,“没事,孩子大一点就好了”,真是这样吗?
其实,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交往,而且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阶段完成个人成长任务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把握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0-1.5岁 听大量的积累词汇 ,这个阶段大人要不停地说。最好能使用夸张的语音或语调去使用叠词,这样会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以此来训练孩子的发音技巧。
1.5岁-2岁 家长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说话,但是说的欲望特别强烈,大量扩充孩子的词汇,孩子不熟悉没关系,注意区分不同的物体,如同样是小狗,有的是斑点狗,有的是泰迪,你就直接给小朋友说,“这是斑点狗,这是泰迪”,最好不用统称“狗狗”。
2-3岁 很多孩子刚开始说话时喜欢用只言片语,如:“我吃”、“我喝”、“抱抱”等不完整的句子,妈妈可以答应到:宝宝,你是不是要妈妈抱抱?
3-7岁 这个阶段,孩子的词汇呈翻倍增长,是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会对孩子语言表达造成干扰。
语言表达过程中有两种词汇: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积极词汇:孩子能听懂能说出来,能正确使用。
消极词汇:孩子听过很多次,能听懂,但是不能用。
如果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你就给孩子解释一下,让孩子听得懂。
3-5岁 诅咒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说一些“屁”、“死吧”、“讨厌你”等等,如果孩子到了诅咒敏感期,如果你很生气地批评孩子不能这样说,孩子可能会哈哈大笑,还会总说这个词。
有的家长对这个事情很头疼,有的家长甚至会责怪 。其实你很严肃地对孩子说:“你这样说不好,特别没意思。”对于孩子这样的情况不要过多关注,不回应孩子,让孩子自然消退。
3岁之后是孩子独白语言发展期,孩子经常自问自答 ,与孩子大脑的组织策划能力息息相关。你让孩子复述故事,如果孩子能断断续续的讲出来,这就是独白语言。
5-7岁是孩子的认字敏感期,3岁后很多孩子就会缠着大人讲故事,对一本书看了又看,这都会对孩子的认字非常有帮助。
二、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丰富的语言环境就像空气一样。可能你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缺少它却难以生存。如何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1.创设情境,让孩子去大量地听说
成人语言温和亲切,词汇丰富,给儿童提供优良的语言环境。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有的人嗓门大,吼着说,你和他交流的时候情绪往往也会升级,你肯定不愿意和他多说话。3岁过后没必要给与儿童特别多的儿化语言,不懂得话可以让孩子过来问词语的意思。
和孩子说话耐心倾听,有的孩子说话会很慢,有的孩子说话听不清楚。很多家长愿意说,但是不愿意听。
家长们觉得一直说话很无聊,可以创设亲子游戏边玩边说。比如玩一个“跳房子的游戏”。妈妈:“准备好了吗?”孩子:“准备好了。”妈妈:“跳!”孩子:“跳了一个格子,跳了两个格子......”
说得太多觉得很啰嗦,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也充分给予了孩子表达的机会。
2.儿童是在互动中去学习语言的
语言是工具,儿童大脑不是储水罐只进不出;孩子的大脑是筛子,语言在里面是进进出出的。
美国曾做了一个著名的“静面实验”也叫面无表情实验,让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妈妈一开始和孩子互动,和孩子玩,孩子很开心。然后让孩子转一圈,转一圈回来之后,妈妈就变了,变得面无表情。
刚开始孩子看到妈妈面无表情,很兴奋,以为妈妈要和他玩游戏,孩子更加手舞足蹈,随着游戏推进,无论孩子怎么做,妈妈都一直面无表情。这时候,孩子情绪就低落下来,突然嚎啕大哭,妈妈的表情瞬间变得焦虑。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生长环境中是极少得到成年人的回应的,这是比较糟糕的。
此外,看电视为什么不适合让孩子学习语言?因为电视只是输入,从来不会和孩子互动。语言是一个工具,它是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适合幼儿语言锻炼的小游戏。
(1)词语接龙。(2)故事联想 如:动物园里有什么?孩子在说的时候就能输出大量的语言文字
(3)我做你猜 (4)我说你猜
3.成人语言规范和榜样作用
TEO演讲里曾经讲过,每个婴儿从生下来就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而这种能力会随着某种重复特定语言而逐渐减弱。
孩子要学习普通话,那家里至少有一个人坚持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
4.加强对儿童的语言训练
多示范
孩子6岁以前,家长一定要话特别多,不断地说不断地和孩子说和互动。
有的孩子不喜欢和人打招呼,这时候妈妈就急了,把孩子一揪过来,“来,打招呼”“说话!”其实这时候妈妈应该示范一下,“宝宝说,阿姨好”“宝宝说,阿姨再见!”
多引导
孩子如果和你说只言片语,你要引导孩子去说完整的句子。
多倾听
不管是老师,还是妈妈,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蹲下来,这样孩子会更愿意说话。
不取笑
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表达能力的,孩子一说错话我们就嘲笑或者责骂。孩子一说话就会很紧张。有时候,孩子说话让孩子确实忍不住笑了,孩子可能会说:“你们在笑话我吗?”你可以对孩子说:“不是,妈妈只是觉得你特别可爱。”
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们要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再关注孩子的表达技巧和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