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教育,听他们的声音”——走进南门小学
西安教育传媒网讯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发落地,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也是为了更好的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增进家庭的幸福指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儿童。随着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不少变化。近日,记者走进碑林区南门小学,听听学生和家长诉说这一段时间以来生活的变化。
创新科技与历史文化齐头并进 共促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碑林区南门小学始建于1960年,是现代新城市中的一所老学校,在“双减”的政策下,南门小学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二十余类兴趣社团,不仅加入新兴创客社团、国际象棋社团等,还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博物馆课堂、中式美食社团等。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课程是南门小学联合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对学生进行传统知识文化学习的兴趣社团,将汉代的体育项目和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整合,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融入了新鲜、丰富的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和知识性。课堂的体验尝试环节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要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
“快看,我捏出来了一只小兔子。”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传统民俗的魅力,感受民间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艺术之美,在南门小学的中式美食社团里,学生们将手里平平无奇的面团变成一个个可爱又富有童趣的艺术品。“我想要将我做出来的点心送给校门口的保安叔叔。”“我想把这朵花送给我的妈妈,希望妈妈越来越美丽。”美食拉近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明白劳动的辛苦。
“我加入的是机器人社团”、“我加入的是足球社团”、“我加入的是花式篮球社团”……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兴致勃勃的介绍着自己加入的社团,展示着自己的收获。
减压减负的成长 为孩子营造快乐童年
“双减”不光是为学生减压,也是为家长减压减负,记者在南门小学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都纷纷表示“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了,也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
“‘双减’之后学校开展了很多兴趣社团,我孩子特别喜欢学校开设的博物馆课堂,通过一种古今对话的形式,让孩子跳出枯燥的课本,以亲身体验代入式学习去了解历史知识。”六年级裴子翔家长表示“双减”之后的课堂让孩子脱离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而是以体验、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知识。“‘双减’在我看来是一个不仅资源共享,缓解了家长在外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经济压力,更是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的减压,亲子之间的对话再也不是围绕着作业、考试进行了,而是以朋友一样共同进步,无话不谈。”
六年级周恬怡家长表示:“我女儿今年六年级,儿子是二年级,很明显能看到两个孩子的不同,相对而言,儿子会比较好带一些,因为‘双减’之前姐姐每天放学回来,家庭作业就要写到10点左右,周末还得去上补课班,家长得一直陪着,现在他们两个的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了,回家后放松的时间也多了,甚至周末还可以带小孩子去公园玩。而且我慢慢发现女儿的性格更开朗了,可能也是因为之前孩子学习负担比较重,回到家只有写作业的时间,跟我们交流也少,现在,真的活泼了很多,我想这也是和教育形式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双减’减轻了我们家长在精力和经济上的压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拥抱自然,锻炼身体,提升自我,也让家长的教育成本显著下降,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六年级张珂森家长表示双减不仅为孩子减压减负,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更是让家长给予了孩子情感上面的陪伴。“‘双减’为家庭教育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掌控教育的机会。通过用心倾听,用心沟通,了解孩子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一定能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双减”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家长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通过在南门小学的走访,可以切切实实的看到“双减”为学生、家长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西安教育传媒网 薛如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