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未央 - 未央改革成果巡礼 | 聚力“名校+” 扬帆起新航

未央改革成果巡礼 | 聚力“名校+” 扬帆起新航

日期:2020-12-10 15:13:58      浏览:5668  浏览量      来源:未央区教育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勇于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今年以来,未央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抓好“顶层设计”和“摸石过河”的良性互动,抓好自主创新和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层组织“扁平化”管理、“放管服”改革、市域社会治理以及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等领域,创出亮点、形成经验,对推动实际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释放了改革红利。近期,长乐未央特开设“未央改革成果巡礼”专栏,将未央区改革成果分享给大家。


★不忘初心

图片

砥砺前行★

聚力“名校+” 扬帆起新航

/ 未央区“名校+”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

图片

CHANGLEWEIYANG

“名校+”工程是西安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未央区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名校+”工程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统筹安排,科学组建了“名校+”教育联合体36组,88个。其中中小学20组,4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学前16组,48个“名校+”教育联合体;把所有学校、幼儿园纳入“名校+”管理,实现了“名校+”全覆盖。现将“名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仰望星空——擘画发展新蓝图

图片

我们紧紧围绕六统筹,立足区情,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原则,通过四个创新,实现了六个提升。

一个中心: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推进未央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为“名校+”工程的工作中心。

两个原则:坚持名校增量特色发展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坚持“+校”内涵建设和信心提振相结合。

四个创新: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课堂、创新评价,通过四创新凸显未央“名校+”工程亮点特色。

六个提升:实现名校“+校”学校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品位、教师综合素养、学生整体素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美誉度的六个提升。


脚踏实地——常规创新齐推进

图片


强化政府主导,优化组织保障措施

未央区高度重视“名校+”工程, 2018年8月23日市局“名校+”工程推进会后,未央区于9月11日及时召开未央区 “名校+”工程推进会,为8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进行了授牌。2019年初我们又为新组建的12个“名校+”进行了集中挂牌。其中,师大锦园学校和十七中、上水腰小学的挂牌仪式上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为两个“名校+”进行了授牌、揭牌,对我们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为我们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指导。2019年我们又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组建了第三批、第四批“名校+”教育联合体,并对新组建的中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进行了集中授牌、挂牌。挂牌仪式结束后,各“名校+”教育联合体按照六同步,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从改革实践来看,把公办学校办多、办好、办强,是破解基础教育困境的主要途径,移植“名校+”模式,是打造新优质学校的快捷路径,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


丰富管理内涵,扩大优质资源总量

通过共享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帮助“+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共同发展。西安高级中学、方新小学、西航一中和西航三校为“+校”选派了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共享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名校与“+校”同频共振,和谐共进的管理环境。


构建“名校+”“名校长+”“名师+”三位一体新格局,扩大名校、名校长、名师效应

未央区目前有名校长,市级以上各类教学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649人。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未央区创建了62个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一帮一”、“一帮多”、校际联盟等方式,发挥名校长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多个“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名师+”研修共同体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和优质均衡科学发展,积极组建市区校三级“名师+”研修共同体,通过“名师+” 研修共同体完善团队化、特色化教师成长机制体制,建成区域性教师发展平台,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师提升全覆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课改,引领教科研发展

组织开展“名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未央区的教学节共有18个,其中西航三校的“桃李之春”、东前进小学的“东前进之夏”、师大锦园小学的“锦园之秋”、方新小学的“芳馨双语”、西航四校的“青松成长”、大明宫小学的“幽兰馨香”、南康小学的“牵牛花开”教学节等大型教研活动都依托“名校+”教育联合体,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和区域研修活动,将名校优质资源向“+校”乃至全区全市全省进行辐射,带动“+校”和区域学校共同提升。


组织督导调研,为管理赋予新内涵

组织开展督导调研活动,通过全方位参与“+校”教育教学管理,找出“+校”教学、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方新小学和东前进小学针对“+校”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有效的帮扶计划,主要从三方面对“+校”进行帮扶提升:教学管理方面。名校管理团队定期到“+校”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提升“+校”管理团队理念和工作效率;教师培训方面。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两校联合教研常态化,选派骨干能手多次深入“+校”进行磨课研课,问诊课堂,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质量提升方面。两校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同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检测,利用名校优势,带动“+校”小学教学质量提升。


柔性流动,盘活“名校+”教师资源

本学年,未央区共组织33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名校+”和区内教师交流;共选派328名教师,5名校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名校+”和区内教师转任交流;选派35名校长、教师承担赴对口援助西咸新区、高陵区、周至县农村学校交流,共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名校都选派了优秀的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深入“+校”开展长期帮扶或短期送教,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校”教师素养。


凸显成效——学校师生共提升

图片

名校“+校”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品位共提升。经过大力推进“名校+”工程,名校和“+校”之间实现了多角度、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名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校”改革与发展的决心。名校“+校”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办学视野更加开阔,教育理念更加科学,实现了名校“+校”学校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高。“名校+”教师全方位的交流学习,加速了教师的有序流动和深度融合,为教师搭建了成长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双方教师成长。

学生全面发展。“名校+”教育联合体健康节、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德智体美劳很好地结合起来,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新格局。同时让学生变得活泼、自信、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也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校园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在2019年陕西省汉字听写大赛中,西安中学和东前进小学分别获得陕西省高中组和小学组一等奖。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美誉度提高。名校能立足实际,依托自身品牌优势,积极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名校+”工程实施以来,“+校”生源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优质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活动日趋丰富,校园品质持续提升,文化特色日益彰显,社会美誉度逐步提高。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