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未央 - 西安市未央区南康村小学聚焦“三个课堂”建设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未央区南康村小学聚焦“三个课堂”建设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3-25 15:09:29      浏览:22423  浏览量      来源:未央教育     

“双减”“课后服务”等政策相继落地,彰显了国家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与信心。2022年是西安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收官之年,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统筹下,一批批学校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未央区南康村小学便是其中一所,它借“新优质提升”之东风,在硬件建设同时,着力学校软实力的提升,用“双减”促进师生“双增”,用“三个课堂”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守好第一课堂 夯实学科知识

1.明方向 严落实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把稳教育的“航向标”。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在课程多元发展的今天,开齐开足所有规定课程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作为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课程设置,1-2年级周课时数26节,3-6年级周课时数30节,不随意增减学科和课时,更不允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代替国家课程。在课程分担上,南康村小学力争做到术业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在师资紧张的条件下,会优先考虑艺体学科教师配比,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2.抓队伍 筑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减”政策的落实归根结底是靠教师去实施。因此,南康村小学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名校+”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平台,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途径,引领教师拓宽视野,不断学习、夯实根基。

image.png

3.立课堂 强技能

围绕着未央区“好课堂”建设,南康村小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打造互动式、合作式、分享式、体验式课堂。通过学习方式变革推动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营造宽松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结合思维型教学理论,提出了课堂“六个一”,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情境、一次自主探究、一次合作交流、一次分享汇报、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项拓展性练习。同时,根据学校发展愿景“人人都能上好课,人人都是好课堂”的课堂战略,每学年都会举行“牵牛花开·六课”课堂技能大赛。

image.png

丰富第二课堂 尊重个性发展

1.文化育人润心田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鲜明的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2009年南康村小学确定以“牵牛花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统一学校形象标识“牵牛朵朵”,并从牵牛花的精神内涵中,提炼出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等“百字”南小理念。在“以人为本 和谐为根 注重细节 激发创造”办学理念引领下,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突出办学个性;在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下,不断培养出“合格加特色 合格加特长”的南小学子,实现了让“每根草都开出自己的花”这一办学目标。

以“花”为序,南康村小学开辟了“花润轩”的德育养成长廊,明确了从入学到毕业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设立了“花毓间”“花艺坊”等美育基地,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花沁苑将中国传统礼、责、韧、新等美德精神相整合,让学生时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让校园一草一木皆育人。

image.png

2.多彩活动显风采

南康村小学一直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在好课堂的带动下,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有届次的读书节、音乐节、美术节、科技节等学生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让学校到处生机盎然,也让更多有特长的孩子崭露头角,很好地践行了“让每根草都开出自己的花”的办学目标。

image.png

3.多元课程育全人

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南康村小学积极构建开放、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印了《国学主题阅读》语文校本教材,编写了数学智玩课程讲义,音乐组《小乐器进课堂》的校本教材也已在“名校+”内使用。三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对第一课堂的拓展与延深,在掌握必备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们学会感恩、学会思考,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心田。

4课后服务暖心人

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暖心工程。为做好此项工作,南康村小学形成了由校长统筹、副校长主抓、中层主任落实的“一体两翼、三级推进”的课后服务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坚持深化作业改革、细化作业管理、压实课后服务责任链。

同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家长需求、学生兴趣开设了30多个课后服务社团。社团分为“基础+提升”“班级+校级”两个层面,涵盖武术、足球、合唱、剪纸、智玩等多种项目,实现了作业辅导与艺体活动有机整合,保障学生在校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有效性,做到减负不减趣。

image.png

开辟第三课堂 实现全面育人

学校是育人主渠道,但不是全部。“互联网+”的今天,信息媒介的开放、社会服务的完善、家长水平的提高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新途径,作为学校要充分整合资源,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融合,把学生认知、体验、实践一体化设计,使之更好服务学生。

1.别样的家长课堂

南康村小学共有1600余名学生,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家长因孩子和学校相遇。自“三个课堂”提出以来,南康村小学开展了“我和学生有个约定”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授课内容涉及面很广,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退伍军人为孩子讲述航天知识;有地铁工作的家长带领孩子打卡北客站;还特邀医生家长为孩子讲解抗疫小常识……

2.有趣的劳动课堂

南康村小学将传统节日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定制了有趣的劳动课堂。如端午节做香囊、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三八妇女节为妈妈梳头、洗脚;厨艺技能大比拼;评选书包整理小能手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式劳动感受职业人的辛苦,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image.png

3.行走的研学课堂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南康村小学德育处非常重视研学课堂的课程建设,推出了“阶梯+菜单式”课堂内容供学生选择。有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赓续红色基因的主题研学;有野外生存技能的拓展训练;有探访科学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每学年的研学旅行,就是一次行走的课堂,让学生们多层次、多维度的接触社会,拓展了他们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22南康教育人将与实干作伴,教海泛舟、科研领航;将与时代同行,落实“双减”、攻坚克难。学校表示将守正创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教学的点滴之中,不断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未央

责任编辑:谢雯清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