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持续、支持打好教育组合拳 助力“双减”落地开花惠及广大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西安市充分发挥“名校+”、西安好课堂、特色教育评价和深度教育科研品牌优势,形成组合拳,支持、支撑、做实“双减”,助力“双减”落地开花,惠及广大学生。
“双减”组合拳之西安“名校+”
“名校+”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持续支持做实“双减”。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把更多的好学校办在了孩子的家门口。
西安“名校+”系统地解决好了三个关键因素,具有八个特质,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四种紧密型模式。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从资源建设优化的角度看,向集团化办学升级还有巨大提升空间。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0年9月,教育部、中组部等中央八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岀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因此要不失时机地跨区域、跨体制、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凡没有实现人财物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的,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成为名校长的孵化基地、名师的培养基地、名校的母舰基地。以集团化办学为契机,契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办学大方向,统筹布局学校点位,科学调整办学层次,优化完善办学结构,在区县开发区、市域乃至放眼西安都市圈,统筹规划“名校+”工程大格局。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实现西安基础教育从“高峰”走向“高原”。
下一步,西安“名校+”要聚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五个升级,即由松散型向全面紧密型一体化升级,由联合体向共同体升级,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西安“名校+”要进一步深化升级、深度融合,聚力实现“名校+”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并向职业教育延伸拓展,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孩子们向往的名校。
“双减”组合拳之西安好课堂
西安好课堂与西安“名校+”同为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直接支撑“双减”,是陕西“三个课堂”的西安实践和西安模式。一个没有好课堂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好学校,一个上不了好课堂的老师难以成为好老师。西安好课堂聚焦课堂、直击课堂、发力课堂、绽放课堂、享受课堂,在实践中提炼归纳出六个维度。统筹设计并系统推出西安好课堂系列实践载体,即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品质课程分享、名校优课乡村行、家校讲堂进行时、精品网课别样红、多彩社团动起来、校外实践直通车等。
近两年共举办西安好课堂市级现场观摩活动50多场,线上同步直播,单场线下线上参与人数少则20余万、多则近百万,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曲江第一小学的美好课堂,南湖小学的灵动课堂,后宰门小学的生命课堂,交大附小的成慧课堂,西工大附小的智真课堂,西安小学的书香课堂,沣西第一小学的生长课堂,市实验小学的睿智课堂,西光小学的星光课堂,曲江第二小学的智慧课堂,高新第二小学的多彩课堂,航天城第四小学的思晓课堂,曲江第三小学的六环十步自主课堂,远东第二小学的思维发展课堂,纺织城小学的阳光课堂,陕师大陆港小学的生本课堂,曲江第一中学的思维课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协同课堂等,都集中凸显了西安好课堂的六个维度和生动特质,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鲜明特色,落实学校五育课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习真实发生,注重知识融合运用,涵育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业已成为西安好课堂的优秀典型案例借鉴推广。
“双减”组合拳之西安特色教育评价
西安特色教育评价是西安教育又一创新。西安市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改革推进“双减”落实落地,提质增效促学生全面发展,创建西安“特色教育评价监测体系”。研制并印发《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1修订版)》,该指标体系刊载在《陕西省“双减" 工作动态第13期》,作为典型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该体系呈现七大特点:
一是涵盖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重点内容,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小学151个、初中160个。
二是把五项管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细化到三级指标中,特别将作业负担、睡眠时间、手机管理纳入指标体系中。
三是为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提供可测可评的科学依据,提升“双减”效度、“五项管理”信度。
四是指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强化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
五是指导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与课后服务水平,深化西安好课堂、陕西“三个课堂"建设。
六是指导学生实现“五育” 全面发展、“五育”融合、健康成长。
七是对引导家长、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要意义。
“双减”组合拳之西安深度教科研
西安深度教科研充分发挥研究力、驱动力、支撑力和教育评价牵引力作用,是西安“名校+”、西安好课堂和西安特色教育评价的重要支撑。西安市教科研实施“三标三课一赋能”行动方案,驱动“双减”落地见效。
以评价为牵引,“三标”引领。“三标”即研制3个“一”,即一体系、一标准、一指南。一体系,即聚焦学生发展质量,研制《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牵引“双减”更实更深更高;一标准,即聚焦课堂提质增效,研制《基于新课标的“西安好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双减”背景下“西安好课堂”24期280余节好课堂展示;一指南,即聚焦作业设计质量,研发《西安市义务段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促进课后减负增效。
以课堂为主阵地,做优“三课”。“三课”即深耕“西安好课堂”、做优课后服务(即第二课堂)、做优名师公益优课(即课外减负)。深耕西安好课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优课后服务,开展多方参与的论坛、培训、沙龙等活动40余场次,全市课后服务向课程化、个性化、多样化不断迈进。做优名师公益优课,即聚焦课外减负,开展西安“名师公益优课”周末线上教学,截止目前,名师公益优课共1919节, 访问量超6千万。
以教师为关键,赋能教师发展。“一赋能”即赋能教师发展,创新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路径,有效促进“双减”落实落地。西安深度教科研全面支撑西安教育内涵、特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谢雯清
-
红光路小学开展“高效沟通助推孩子高效成长”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举行
-
“劳动筑梦 技能闪光”——莲湖路小学成功举办第二届“莲之星”劳动技能大赛
-
2025年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老年大学举行
-
劳动创造快乐 技能点亮成长 —— 莲湖区沣惠路小学开展劳动技能实践大比拼活动
-
春风跃动 童趣飞扬——西安长安博雅小学举行第七届田径运动会
-
诗词传古韵 经典润童心——东城一小“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会精彩上演
-
西光实验小学开展“组内研磨促成长 星光教师显风采”公开课活动
-
2025年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小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