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动态 - 现代教育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

现代教育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

日期:2021-10-13 01:16:05      浏览:4316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法来推进整个教育的改革,而通过情境创设来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符合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精神。依据作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方法进行简单研究。

目前,有关情境教学的研究很多,对与情境教学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情境教学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对教学目标的强调;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拓展;一定活动形式的结合;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等。而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境教学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教学特点的方法,情境教学是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杜威(美国)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中国)的“生活即教育”都不谋而合。

1 情境教学的概念界定

从广义上来说,情境是作用在学生主体之上,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感情反映的客观环境。而狭义的情境是指由师生的情感和情绪、教学内容和课堂环境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包括了心理和客观两个方面,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情境是课堂上知识产生的具体环境,而情境教学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所进行的知识传授的过程。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来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启迪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丰富学生感知的富有情感的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以上是对情境教学的一个抽象性的定义。根据作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认为课堂的情境创设的含义是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选择最为适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工具(比如:多媒体)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情境。而情境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为合适的途径,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取得最佳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

2 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多种教学方法中,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为了证明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可行性,我选取基础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级(一班、二班)进行实验,教学内容选取枯燥、抽象的整数、奇数、偶数、自然数、合数、素数的概念教学,分别对两个班采取了两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一班学生对定义进行背诵,并举例对这些概念进行介绍,最后给出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其中整数、奇数、偶数、自然数、合数、素数的概念如表一所示:

定义、举例

整数:能被1整除的数

1, 2, 3, 4, …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1, 3, 5, 7, 9, ….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

2, 4, 6, 8, 10,….

自然数:0以及大于零的整数

0, 1, 2, 3 ,…

素数:只有它本身和1这两个因数的整数

2,3,5,7,11,…

合数: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整数

4, 6, 8, 9, 10, ….

对这些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讲解之后,并使用大量的联系来巩固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的认识,其中对这些数学的概念、和举例进行讲解花费了大概20分钟,在另外使用了25分钟进行课堂练习之后,通过抽查发现全班43个学生仅有7个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对这6个数学概念进行掌握,而另外的学生总会有一个概念记不住,或者是与其他概念混淆。当第二天数学课堂进行复查时,发现能够将6个数学概念准确记住的仅2人。

对二班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教学的内容同样是6个数学概念的掌握,首先同样通过定义介绍和举例,然后再用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但是在进行课堂练习时选取的题目主要是与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比如:一组数字分别是最小奇数、最小正偶数、最小合数、最小正整数、最小自然数、最小质数的四倍、9和12的最大公因数、最大的一位数,这一组数字式多少。并最后说:这个数可是老师的QQ号哦。顿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通过与定义对照,很快得出了答案:12410839。除此之外,再根据家庭成员的个数,引入素数家庭、合数家庭、奇数家庭、偶数家庭等概念。在整堂课中,学生都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课堂快结束时,全班41人,几乎所有人都能对这些概念清晰的掌握。

在课堂结束之后,根据两个班的学习时间、学习体验以及在随后的单元测试中的成绩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两个班学习效果比较

通过对两班学习效果的比较,发现采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第二班花费较少的时间取得的更好的成绩,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一班都认为这些抽象的概念“非常折磨人”,而第二班则认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学习体验的差别,将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3 情境教学策略探索及操作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情景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给出几种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的方法。

(1)利用角色效应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将知识、活动融为一体,不但可以克服课程改革之前数学“重基础知识,轻应用能力”的弊端,同时可以弥补知识无体系性的缺点,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如课堂上,通常都是由老师完成的课前提问,在课堂上我都让学生来尝试。虽然,刚开始时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在我的指导和肯定下,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甚至能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点评。

例如,在课堂上,就曾经展开过“小老师”的比赛,鼓励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资料,有时候学生准备的内容,连教师都会感觉非常新奇。不但提高了学生教学内容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他们对困难的看法,这将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有利。

(2)动手操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曾经说过:“手既是意识最伟大的培养者,又是智能的创造者”。在“四边形”教学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充当“服装设计师”和“地板设计师”利用菱形中的一些性质来设计地板的图案花边。当学生设计的方案出现在课本上、黑板上时,惊叹声、掌声自发响起。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引导效应。教材中原本符号化、抽象的内容,马上就变得更加真切、形象、生动。

(3)加强能力训练

将情境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利用角色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比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要更加丰富。但是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并不是单纯的追求授课的生动,更重要的在于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并且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乐趣。学习数学离不开记忆和模仿,但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并不能只依赖记忆和模仿,更重要的是进行主动的思考,但是受到初中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对数学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需要教师创建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总之,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应用情境教学,我们必须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学习方式,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动态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