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结果公布 中国苏州学生表现亮眼
9月8日讯 “成绩好、智商高,可以上好的大学,但不一定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社会与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上午,中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研究成果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课题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发布会上表示,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SES)是继PISA测试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的又一项大规模国际测评项目,旨在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启示。首轮测评自2018年启动,共有9个国家的10座城市参与,历时三年,最终形成了一份约3万字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考试焦虑)均产生影响,影响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包含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校园欺凌等。
作为该项目唯一的中国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在苏州市10个区县的151所中小学校开展测评工作,调查了中小学10岁组和15岁组的7550名学生,同时开展了家长、教师和校长问卷调查,共获得2.6万余个样本。基于OECD国际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课题组获得了一系列中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研究成果。
与全球9个国家的10个城市相比,中国苏州学生的表现亮眼。研究成果显示,苏州学生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在全球名列前茅,共情、合作排名第一,责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非常突出。在多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苏州学生的性别差异为全球最小,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苏州得到充分体现。苏州10岁组学生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带来的创造性和好奇心的提升效果位列第一。
袁振国表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测评,使得基于证据的决策和实践改进更有依据,尤其在当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评估与培养应作为政策与实践的重要关切,成为落实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要求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基于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了推动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十点主张,包括把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列入中小学课程内容、纳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标准,把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责任能力作为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核心,加强家校联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消除校园欺凌等。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