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列出12条校外培训教材负面清单
9月6日电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强化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强调不得出现超标超前问题,同时列出了十二条负面清单,强调要守牢政治底线,不得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确保正确育人方向。
据悉,《管理办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培训材料编写审核、选用备案、检查监督等各个环节,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对培训机构自编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所有线上与线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材料提出了全面规范要求。
《管理办法》要求完善相关人员资质标准。培训材料编写研发人员必须政治立场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形象等;学科类人员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证书,非学科类人员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审核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相关教育或培训经验。
对于审核把关,《管理办法》明确,由审批培训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的监管工作,实行线上和线下、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材料分类管理。学科类培训材料采取校外培训机构内部审核和教育行政部门外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审核;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时,对线上及线下培训相对固定形式的基础性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对以资料库、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培训材料进行抽查。
《管理办法》指出,非学科类培训材料在校外培训机构内部审核基础上,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相应主管部门开展抽查、巡查。对培训材料出现违规情况的,督促培训机构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或查处。
《管理办法》明确,培训材料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者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
(二)污蔑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损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有反华、辱华、丑华等内容;
(五)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侵犯民族风俗习惯;
(六)宣扬宗教教理、教义、教规以及邪教、封建迷信思想等;
(七)含有暴力、恐怖、赌博、毒品、性侵害、淫秽、教唆犯罪等内容;
(八)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
(九)植入商业广告或者变相的商业广告;
(十)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
(十一)含有误导中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容;
(十二)存在其他违法违规情形。

-
莲湖区沣惠路小学在莲湖区第五届诗词大会中荣获一等奖
-
义卖传爱意 点亮大梦想——莲湖路小学开展小葵花义卖活动
-
红光路小学开展“高效沟通助推孩子高效成长”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举行
-
“劳动筑梦 技能闪光”——莲湖路小学成功举办第二届“莲之星”劳动技能大赛
-
2025年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老年大学举行
-
劳动创造快乐 技能点亮成长 —— 莲湖区沣惠路小学开展劳动技能实践大比拼活动
-
春风跃动 童趣飞扬——西安长安博雅小学举行第七届田径运动会
-
诗词传古韵 经典润童心——东城一小“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会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