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图片(1920*120p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动态 - 补还是不补?“双减”之下他们“变”了吗?

补还是不补?“双减”之下他们“变”了吗?

日期:2021-08-19 21:47:15      浏览:3133  浏览量      来源:南方网     

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政策出台,对整个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学生、家长及从业人员等各界的广泛讨论。根据《意见》,针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课程的校外培训机构,国家将对它们的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定价方式等进行严格限制。

记者梳理《意见》发现,今后这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而且,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以及只能在周一到周五有限的时间里组织上课。除了对机构的明确要求外,《意见》中还对涉及学校、家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多方面进行约束和调整。

8月13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提出从细摸清校外培训机构,明确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上课、广告、收费等方面要求,以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本期《We观》栏目带领大家了解“双减”政策,采访了学生、家长还有教育机构老师,听听他们的看法。

还课余时间给学生

真正的素质教育备受期待

如今正值暑假期间,《意见》在减轻课内作业负担方面的措施,许多学生还未能感受到变化,不过,一些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补习计划已受到影响。

不少学生家长表示,原本给孩子安排报名在周末的补习课已经申请退课退费。许多校外培训机构周末课程已取消,学生只能选择周中补课,其中,周五晚上课程最受欢迎。即将升初三的学生家长刘女士表示,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她希望培养孩子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素养。

“不过如果有的学生还是能去补课,有的却不能,那样是不公平的,我还是会争取让孩子去补习。”刘女士说,目前“双减”政策的落实带来的变化还不明显,她依然觉得孩子需要通过课外补习加强巩固,提高学科成绩。

“我认为‘双减’政策是好事,希望学校教育能与考试匹配,如果考试难度、练习题目量与教育不相匹配的话,那还是没办法减少我和孩子的焦虑。”即将升初一的学生家长黄女士同样表示了她的担忧,她认为孩子的学科教育重心应该是在学校而不是机构或家庭。

“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同样落到学生身上。谈到不需要补习后想要做的事情,受访的学生希望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其中,篮球、棒球、中国舞、编程等课程比较受欢迎。

拓展素能课程业务

教育机构急需转型

《意见》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这有助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州某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此前,该机构已有小规模的素能课培养学生围棋、舞蹈等方面技能,受“双减”政策影响,接下来素能课程的业务将进一步拓展。

据了解,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学大教育等企业均已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布局。“现在‘双减’政策刚出台,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需求暂时还不大。我们教育机构的老师开始担心补习班减少后自己的生计问题,不过目前对教学能力好的学科老师在非周末时间的教学影响不大。”广州某教育机构李老师说。

另一家教育机构何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双减”政策落实后,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其实学科的补习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这跟学校是不一样的,是一种能为学生‘私人定制’的教学,如果学生不能或者很难进行补习的话,对于同学们来讲在学校学习的压力会大大增加,提高成绩只能靠他们自己多多努力了。”

随着“双减”政策在多个试点城市的落实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是否真正能有。

教育动态
最新发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