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叫醒装睡的防沉迷系统?

漫画/陈彬
目前,各地纷纷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长。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实名制被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有的孩子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录了。此外,网上还流传各种几十块钱的攻略,轻松破解系统限制。一些家长戏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的内容池。然而,这一被广大家长寄予厚望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迷恋网络的青少年眼中俨然成了“马其诺防线”,可以轻易绕开而不受限制。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平台出于商业利益故意“装睡”。根据规定,网络游戏必须实名注册,但不少平台在执行中打了折扣。一些平台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就能注册登录,并不会验证用户身份信息是否真实。还有的则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美其名曰“第三方账号已经进行了实名认证,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可以简化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一些未成年人冒用家长的账号肆无忌惮地玩游戏。游戏平台为了流量和充值收益,有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时,“游客模式”管理失范,更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打开了“后门”。根据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但在现实中,“游客模式”几乎不受限制。有学生坦言,很多游戏用游客模式可以玩一个半小时左右,等时间到了关掉再重新打开应用,又能玩一个半小时。
此外,系统缺乏刚性约束,不同平台各自为政,也让防沉迷系统失去了存在感。目前,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然依靠用户的自主选择,即便在个人资料里填写未成年人信息,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青少年模式。自制力差的青少年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主动选择此模式。再者,由于平台之间缺乏对相关数据的共享,孩子们可以在不同平台之间任意切换,不受影响。
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不能仅靠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还需要防沉迷系统能够真正发挥效用。防沉迷系统落实到位,对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查漏补缺,筑牢防线,对于阳奉阴违、执行不力的平台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直至吊销相关许可。同时,应更精准识别未成年人用户,探索强制性防沉迷系统,建立各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统筹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段、时长。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