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接送日”激发家庭教育“父能量”
近日,湖北一小学校长建议中小学校设置“爸爸接送日”,以激发家庭教育的“父能量”,称爸爸接送对孩子的独立、理性、坚强、探索、创造等品格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
“接送孩子上学的除了老人,多是妈妈;参加学校家长会,绝大多数是妈妈;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时,参与的多半还是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对多数中国家庭而言,这样的描述很写实。
不过,对于“爸爸接送日”的建议,网友却没有一边倒的支持。有人认为,这种建议不切实际,有人为制造麻烦、形式主义之嫌;如果原本就是爸爸接送,是否还要设置妈妈接送日?有人表示,学校硬性要求不合理,爸爸不到场的,就要叔叔、伯伯、舅舅等男性来接送。单亲家庭怎么办?还有的爸爸在评论区大诉苦水,孩子三点就放学,自己天天加班到深夜,时间根本对不上……
说到底,“爸爸接送日”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重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希望男性群体认识到,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做甩手掌柜,才能更好地尽到当父亲的责任。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家庭里父亲普遍参与教育率低,有意无意缺席了儿女的成长。“不缺席”的爸爸成了奢侈品,“丧偶式育儿”成了很多中国妈妈的生活真实写照。
在欧美等国家,全职奶爸的数量更多一些,公共场合和社交平台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父亲。他们选择和妻子平分产假,分担抚养任务,轮流照顾孩子。反观国内,尽管“男主外女主内”的坚冰被打破,但偏见仍然存在,“家庭煮夫”仍是凤毛麟角。还有不少父亲,以工作忙为借口,推卸责任,在婚姻和家庭教育中冷眼旁观。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列全球第55位,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大型经济体相比都处于高位。然而,中国女性的高就业率,更反衬出家庭结构性的不平衡。她们被要求一面貌美如花,一面赚钱养家,还要完成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独自承担育儿重担。如果从经济义务对等的角度出发,中国女性同样要在职场打拼,却被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拖拽,无法公平分配育儿责任。“男人就不该带孩子做家务,女人陪伴和教育孩子是分内的事,女人做家务是她的天职……”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父亲拿性别偏见当借口,让配偶承受“丧偶式育儿”、严峻职场的双重压力。
前段时间,辩论综艺节目设置了一期辩题,“老婆年薪百万,我要不要当全职爸爸”。一名辩手的发言引发很多共鸣:“父爱和母爱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工作,缺失的母爱,父亲怎么补?”婚姻中,两个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谁赚钱多谁就不用做家务不用带孩子”,这种观点不该适用于家庭,没有人应该做兼职的父母。
破解“丧偶式育儿”,“爸爸接送日”只是开始。没有一种付出是理所应当,激起家庭教育的“父能量”,需要更多实质大于形式的举动,创造条件让更多父亲参与其中,共同体会育儿甘苦。这亟待家庭观念的更新迭代,打破“母职育儿”的观念桎梏,为女性群体松绑减压。
-
“童心筑梦,遨游太空”亲子运动会 -----小探索者共赴星辰之约
-
浸润童心育新苗 见习实践启新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见习生走进英赫幼儿园
-
莲湖路小学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
陕西“双变四培”职教成果跨省落地赋能多省市乡村振兴
-
缅怀先烈传薪火 红色基因永传承 —— 莲湖路小学参与莲湖区烈士纪念日活动暨纪念碑护卫队交接仪式
-
劳动赋能,心育同行——南小巷小学叠雨衣比赛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
解码三秦非遗瑰宝・点亮文脉永续之光 ——南门小学聚焦陕西省文化馆开启开学第一课
-
莲湖路小学举行 “莲芯荷韵启新章・逐光而行向未来” 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学典礼
-
开笔启智承文脉,法治护航启新程:莲湖区沣惠路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系列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