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孔庆东:中高考卷面阅读量不应无限加大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高考卷面阅读量增加?
孩子读不懂经典怎么办?语文老师应如何教古诗文?……
11月1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等多位学者对语文学科教学问题展开探讨。
孔庆东:中高考卷面阅读量不应无限加大
“各地高考、中考,卷面阅读量越来越大,现在一般是7000、8000字,个别年份达到了上万……”随着各地中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成为非常重要的学科,各科试卷的卷面阅读量都有所增加,因此,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分数差距。
“这一现象背后有很多非语文因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孔庆东对这种倾向表示反对,他认为,在短短的考场上,让学生读上万的文字,是不合理的。
“高考也好,中考也好,卷面阅读量到底应该是多少,是一个需要科学研讨的问题,不应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否则最后考的不是智力,而是体力。”孔庆东称。
孩子读经典不应操之过急
在当下,无法了解经典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成为孩子们学习文学经典的一个障碍。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文学经典是在民族文化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让他们多感受语言美、音律美,但不能急于求成地捕捉不着边际的概念。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体验来自于在中小学时代大量的背诵,我当时未必理解历史背景和意义,但是随着身心成长、阅历的丰富,中华文明的古典韵律自然就在身心中蔓延出来了。”肖鹰说道。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洁宇看来,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和引导,包括分级阅读、分类阅读等,这是语文老师、语文教育研究者要做的事情。
孔庆东也指出,“吃经典饭对孩子是非常好的。就像吃米饭馒头一样,孩子从小一定要读古诗文。我们不要求孩子读懂,但要让他读。”
“现在教孩子们念古诗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回到那个时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认为,今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背,诉之于身体,可以“不求甚解”,让那些韵律留在心中。

-
红光路小学开展“高效沟通助推孩子高效成长”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举行
-
“劳动筑梦 技能闪光”——莲湖路小学成功举办第二届“莲之星”劳动技能大赛
-
2025年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老年大学举行
-
劳动创造快乐 技能点亮成长 —— 莲湖区沣惠路小学开展劳动技能实践大比拼活动
-
春风跃动 童趣飞扬——西安长安博雅小学举行第七届田径运动会
-
诗词传古韵 经典润童心——东城一小“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会精彩上演
-
西光实验小学开展“组内研磨促成长 星光教师显风采”公开课活动
-
2025年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使者”进校园科普公益讲座在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小学举行